乐淘资源 交流杂谈 科技快报 | 我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受精恢复新机制

科技快报 | 我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受精恢复新机制

广告位

植物花朵里的雌配子受精失败后,胚珠会吸引额外的花粉管运送来新的精细胞,以确保受精成功。早在1904年,人们就观察到了植物开花受精过程中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现象—受精恢复。然而,植物如何感知雌配子受精失败进而启动受精恢复,成了延续百年的科学之问。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红菊研究组发现了雌配子直接通过分泌花粉管吸引信号恢复受精的机制,回答了这一问题,也为回答自然界一些物种在进化中丢失助细胞提供了线索,并为通过人工授粉挽救濒危物种提供了理论参考。相关研究于北京时间7月2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审稿人评价“这项工作很重要”“这一研究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中央细胞的功能”。

△SALVAGER负责受精恢复机制模式图

被子植物的胚囊被包裹在胚珠中,一般包含两个助细胞、两个雌配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受精后分别发育成胚胎和胚乳),以及三个反足细胞。过去20年的研究发现,助细胞分泌花粉管吸引信号,在植物受精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李红菊研究组发现通过生物技术获得的缺失助细胞的胚珠,可以不依赖助细胞就可实现受精恢复。那么受精恢复的秘密到底藏在哪里呢?研究人员想到了中央细胞。

李红菊研究员和杨维才院士的早期研究工作已证实,中央细胞参与花粉管吸引。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转录组分析方法,在体外条件下筛选出SAL1和SAL2这两个具有花粉管吸引能力的信号分子。在体内条件下,也进一步证明它们具有花粉管吸引能力,并且SAL1/2能够直接结合在花粉管的质膜上。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SAL1/2在受精前定位于中央细胞。当助细胞吸引能力缺陷或者在受精过程中被突变花粉管破坏时,SAL1/2就会被定向分泌到胚珠珠孔,到达株孔外的株柄上。至此,研究人员从空间分布上取得了SAL1/2可以作为吸引信号引导花粉管从株柄到达胚囊的证据。

为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发现,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缺失SAL1/2功能的拟南芥突变体。实验结果显示,在受精恢复机制中,中央细胞SAL1/2花粉管吸引过程,与已知的助细胞花粉管吸引过程在保障受精功能上存在功能冗余,并表明,SAL1/2是雌配子控制的受精恢复机制的主效因子。

李红菊研究组通过抽丝剥茧层层论证,最终证明SAL1/2在助细胞失效时被分泌到珠孔外,发挥吸引花粉管的功能,也直接证明了中央细胞通过分泌SAL1/2直接参与植物的受精恢复机制。

此外,研究团队对拟南芥的近缘种琴叶拟南芥也开展了类似研究,并且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表明中央细胞通过SAL控制植物受精补偿的机制在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机制。遗传发育所孟姜果博士、徐银娇博士、王玮琦博士和在读博士生杨菲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红菊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杨维才院士参与指导了此项工作。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先导专项的资助。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于婷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