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交流杂谈 1973年,澳大利亚总理反对中国核试验,毛主席:我们不在乎!

1973年,澳大利亚总理反对中国核试验,毛主席:我们不在乎!

广告位

“听说,你们反对中国进行原子弹试验?”

1973年10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率代表团访问中国。

作为东道主,周总理亲自接见。在接待过程中,惠特拉姆跟着周总理前往中南海会见毛主席。

见到惠特拉姆后,毛主席主动向他提起了这个问题。

原子弹作为国之重器,是大国的立国之本,关系一国生存发展,毛主席的问题没有迂回婉转,反而有些尖锐。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惠特拉姆直言不讳,回答道:

“是的。”

此话一出,原本热闹的接待会,虽然氛围未变,但其中多少有些“图穷匕见”的意味。

一、肆意的试验

1945年,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领导众多科学家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在广岛、长崎的惊世一炸中,铺天盖地的蘑菇云,炽烈的火光和高温,连绵数十公里的辐射,一弹破一城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它的伟力。

世界格局因它而改变,美国也从此奠定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核武器作为一把双刃剑,对敌人的震慑毋庸置疑,可它留下的核辐射同样遗害无穷。

最先创造出原子弹的美国,自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2年停止核试验,已经进行了上千次核试验。

而每次核试验带来的辐射危害,使得美国人民深受其害。

在美国核武器研究初期,他们在西部内华达州的沙漠上进行核爆炸试验。

此举让大量核辐射尘埃随着季风气流飘扬,逐渐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扩散到美国东、南、北部大片地区,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壤、牲畜、粮食被污染,美国本土人民遭受各种直接间接危害。

距内华达州核试验场只有10余公里的锡林镇,自1951年美国第一次核试验之后,镇上的居民就开始遭难了,许多年轻人莫名其妙的患上白血病,最后在痛苦中死亡。

然而,美国的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防部却视若无睹,一再告知当地居民:

“不要担心,没有危险。”

这一情况直到1963年,美国核爆炸试验所由地上转到地下,才有所减轻,但大量核辐射仍然污染了当地的土壤和水源。

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从1951年到1963年,共进行过125次核爆炸试验,每次核试验释放的辐射量,都相当于1986 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所释放的辐射量,致使当地土壤完全被核辐射污染。

鉴于核辐射的危害,美国当时没有将所有核爆炸试验都放在国内,而是将危害转嫁到国外,其中太平洋成为美国核试验的“重灾区”。

在太平洋上有许多人迹罕至的的小岛,核爆炸造成的破坏和辐射,不会立即危害到人类。

广阔的海洋,也会降解核辐射的一部分危害。

不过,不管美国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核试验,目的地附近总会有人类的居住地。

从1946年至1958年的12年里,美国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进行了60多次核试验。

在1954年的“城堡行动”,由于美军氢弹爆炸试验失误,附近许多没能提前疏散的居民直接因辐射死亡,幸存下来的居民,在此后的岁月里也遭受着癌症、白血病等威胁。

尽管对当地造成如此多损害,但美国政府依旧不知悔改,他们还将内华达州核试验后被污染的数百吨土壤,“不远万里”地运送到马绍尔群岛倾倒。

这给当地带来长久的灾难,至今,马绍尔群岛依然受到核爆试验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的带头下,太平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核试验场。

自1952年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澳大利亚南部的马拉林加,成为英国的主要核爆场地,此举导致大量当地人被辐射后身患癌症,以至于被人称作澳大利亚的癌症之都。

法国也有样学样,核爆试验的场所同样远离本土,在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岛上进行核爆实验。

由于西方国家的核试验摧毁当地的生态环境,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尘埃,顺着季风和洋流弥漫在整个太平洋,引发连锁的巨大灾难,诸多岛国饱受其苦。

惠特拉姆出生于墨尔本的一个富裕家庭,作为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西方国家在太平洋上肆无忌惮大搞核试验,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因此,毛主席提到核试验的问题时,他显得十分敏感,乃至于直言反对中国也搞核武器。

即使我们的核试验从来都没有在太平洋,更没有在澳大利亚本土进行过。

然而,对于他的反对,毛主席的态度也很明确:

“这是一种例行公事(指反对的声音),我们也不在乎。”

其实,惠特拉姆的立场,并不真的是从人类安全角度出发,而是在冷战背景下,替他们的美国“大哥”说话。

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意外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许多西方国家也开始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惠特拉姆此行就是这个目的。

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防守状态,没有太多精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与他们同一阵营的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跳出来,替美国摇旗呐喊。

他们打着为全人类考虑的旗号来拉偏架、搞双标,却从不指责真正威胁自己人民的凶手。

毛主席正是看清了他们的本质,所以才说惠特拉姆是在“例行公事”,而我们也并不在乎他们的“指责”,因为我们有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

二、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自此,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竞争开始,延续了40多年的“冷战”就此拉开帷幕。

当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力薄弱等原因,奉行“一边倒”政策,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共同对抗美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打着保护亚洲盟国的旗号,发兵朝鲜,介入朝鲜内战。

由于美空军肆意轰炸中国东北,对中国边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出于唇亡齿寒考虑,决定让彭德怀元帅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

在朝鲜战争初期,由于没有中国的支援,北朝鲜军队在美国东拼西凑的所谓“联合国军”进攻下损失惨重。

这时期,杜鲁门见前线形式大好,并未考虑过核武器。

在一次记者会上,杜鲁门被记者询问,美国是否会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时,他明确答复说:

“No!”

可当中国志愿军参战后,形式很快急转直下。

经过数十天的浴血奋战,志愿军直接打破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他们丢下数万具尸体,战线直接从鸭绿江一路退到“38线”附近。

惨败的消息传到美国国内,一时间舆论哗然。

气急败坏的杜鲁门祭出了他的底牌——原子弹,开始公开对中国发出核威胁警告。

在核武器的使用上,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美国并非如此。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及第一个对他国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早在1948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宣称:

“在面临敌对事件时,国家军事部门必须及时有效地准备好所有合适的手段,包括原子弹。”

在美国人的潜意识里,核武器将作为常规武器出现在战场。

朝鲜战场受挫后,杜鲁门在新闻记者会上警告说:

“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对军事形势。”

当记者再次问道,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时,杜鲁门回答:

“这包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武器。”

而在战场上灰头土脸的麦克阿瑟,难以接受自己在朝鲜战争的失利,于是对美国政府建议:

“投掷20—30颗原子弹进攻中国,在中朝鸭绿江沿线设置一条发射地带。”

美国口气之强烈,好像下一秒就会发射核武器。

当时国内对于核武器还处于一种未知的恐惧之中,许多了解原子弹“伟力”的人,都有些担忧和忌惮。

实际上,早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前,毛主席等领导人就做好了迎击原子弹的准备。

1950年9月,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就说道:

“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

关于众人对原子弹的担忧,毛主席宽慰道:

“敌人是不可怕的,他的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是吓唬人的,如果美帝乱来的话,那么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丢你的原子弹,我丢我的手榴弹,最后抓住你的弱点打败你。”

志愿军入朝后,便做好了美国发射原子弹的准备。

战士们在山体中挖掘地下通道,试图利用地形地势来防止原子弹伤害,同时还动员朝鲜当地居民挖掘防空洞,进行防御原子弹轰炸演习。

而苏联也在此时强硬回应:

“炸弹也可用炸弹回应!”

结果,美国要“发射原子弹”的计划,直到杜鲁门下台,都没有成型。

不过继任者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上台后,对朝鲜战场上的僵局,发起更加猛烈的原子弹恫吓攻势。

此时美国已经在朝鲜战场上投入大量海陆空部队,却没有斩获,因而只能选择停战谈判。

艾森豪威尔虽然接受了这个结果,但为了逼迫中国让步,获得主动权,多次提出对朝鲜的四个机场进行核打击。

1953年,美军甚至将原子弹秘密运送到琉球群岛的军事基地。

不过,美国对于中国的核打击战略,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帮助北朝鲜取得胜利,将美军打退到国门之外。

但经过美国人多次“核讹诈”事件,让毛主席等人意识到核弹的重要性。

在此后的台海危机中,美国人又多次以“核打击”做威胁,导致我军在对台战略上束手束脚,我们对研制原子弹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说道: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三、以核弹守和平

以新中国当时的条件来说,造核弹的目标接近不可能完成。

被誉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先驱、“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在提起中国的核弹事业时,说道:

“当时看过这样一个数据,美国人制造原子弹时,耗费了全国1/7的电力。按照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结论是中国人制造不出原子弹。”

1954年,赫鲁晓夫来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庆典,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谈时,听说中国想制造原子弹,这让他有些惊讶,接着对在场的众人委婉地说:

“搞原子武器,以中国的条件恐怕很困难。”

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想研制核武器之后,更是明目张胆地嘲笑中国不自量力。

但是,为了国家安全,核武器不得不搞!

1955年,毛主席在丰泽园主持召开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会议,确立研究核武器的计划。

会议过后,许多如钱学森、钱三强这样爱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踏上了这条近乎不可能走通的路。

在国家的支持,诸多爱国科学家的努力下,1964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这消息顿时如同核爆一般震惊全国,引爆世界!

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中国人民再也不用受外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1966年10月,携带有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在酒泉发射成功,摆脱了我国自原子弹研制成功以来“有弹无枪”的局面,自此,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拥核国家的核讹诈了。

新中国一路走来,历经波折,研发护国利器原子弹,岂是一个外国总理能轻易反对的?

所以,当毛主席听到在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反对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他直接说,我们不在乎!

而惠特拉姆确实是在“例行公事”,对毛主席的回答也表示理解。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核武器试验,是在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陆试验基本影响不到太平洋。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早在研制核武器初期,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就高瞻远瞩,考虑到核辐射污染的问题。

为了防止核辐射污染,1958年中国罗布泊西端的10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无人区,被划定为中国唯一的原子靶场。

要知道,江苏省不过才10万平方公里出头,英国最大的英格兰岛面积也才13万平方公里。

如此庞大的面积,基本杜绝了核辐射外泄的可能。

而且自1964年核爆成功后,中国至今只进行过45次核试验,与美国上千次的核试验相比,危害微乎其微。

关于对核武器的看法,毛主席说道:

“据我看,核武器这种东西没啥用,真正打仗还是常规武器。”

对于这种高屋建瓴的观点,惠特拉姆十分佩服。

在两人的交谈中,他多次对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听到惠特拉姆的夸赞,毛主席谦逊地说:

“我做的事很小。中国到现在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用美国总统的话讲叫作‘潜在力量’,发展中国家。可见我的工作不行啊。”

同时,毛主席对惠特拉姆提出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北京是整个中国首都”的说法表示感谢。

在这次访华以后,澳大利亚和新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后来,惠特拉姆还多次访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直到晚年,他还对1973年的中国之行印象格外深刻。

在他的回忆录里,对于这次会谈结尾这样写道:

“最后,我们握手,我朝引导中国摆脱混乱和奴役、占据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这个人,看了最后一眼。”

结语

核武器作为人类当前的最高科技武器,它的诞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作为武器给人类带来了大量伤害和危险;

一方面它作为清洁能源造福人类,极大减少人类因为能源问题带来的争端和战争,是人类迈向无限能源的必由之路。

惠特拉姆深受西方阵营影响,反对中国进行核试验,而毛主席等领导人为了国家安全发展,不得不研制发展核武器。

在与毛主席的交流,惠特拉姆被主席折服,接受了中国需要核试验的现实需求。

但也像毛主席说的:

“我们的国家将来可能生产少量的原子弹,但是并不准备使用,我们是用它作为防御的武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